Search

「囤貨&環保的關係」
-
記得按讚、追蹤、分享中學生減塑!
-
  • Share this:

「囤貨&環保的關係」
-
記得按讚、追蹤、分享中學生減塑!
-
如果說囤貨影響最深遠的應該是「通貨膨脹」(inflation) 吧!需求>>供給,供不應求👉價格上漲👉薪資不變(甚至最近很多人都被放無薪假)👉通膨
不過,我們以「環保」的角度看這件事情,會有很特別的觀點。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-
1.囤貨與浪費:
大部分人囤貨都是囤泡麵、乾麵、米、衛生紙等可以保存較久的食品或物品。
不過即使這些「食品」可以有較久的儲存空間,它還是會有壞掉、過期、受潮之疑慮,尤其臺灣氣候潮溼、溫度高,壞掉或受潮的機率更高。
「買一堆食物放到壞掉」無疑是一種「浪費」
-
2.不理性的購物:
不理性購物會造成什麼……別人買什麼你跟著買什麼……
舉個例子:我們外師告訴我:她在美國的朋友瘋搶,搶了一大堆「馬鈴薯製品」(不確定是chips還是什麼)不過他根本不吃馬鈴薯。
很明顯的,買了自己「不吃、不用、家裡早已過剩」的食品或物品絕對是一種浪費。而其浪費的不只是「食物」本身,其「包裝」「運輸」以及你為了買這個食品而「排隊」「搶貨」「人擠人」無疑是增加機會成本與病毒感染機率。
還有「浪費錢」之疑慮。
如果在購物前三思:想想看自己吃不吃、家裡還剩多少東西、有必要嗎(臺灣似乎目前沒有囤貨的必要)減少買下無用商品的金錢和時間。
這些錢,可以拿去買一本好書;這些時間,可以陪陪你的家人。別因為身邊的人(鄰居、朋友、同事)瘋搶而慌張、失去理智(?)Don't jump on the bandwagon!
-
3.食安問題。臺灣氣候潮溼、悶熱,食物容易受潮、發霉、腐敗、壞掉。而且食物放久了本來就會不新鮮。
尤其已經開封過的食物保存期限絕對會縮短。
試想一個貝果放在臺灣跟放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(Texas)放在臺灣的大概幾天後就可以進行黴菌觀察了(好噁)會看到菌絲從麵包上面長出來喔(麵包長毛)
再加上之後就會面臨梅雨季節,也就是最濕最悶食物最容易受潮壞掉的時候。試想你幾個月前囤的泡麵跟打開的餅乾會怎麼樣就不太想買了。
也因微生物的生長、保存不佳,我們吃的東西會是安全的嗎?這邊就只能打個問號了。 🍎所以要買什麼呢?
-
🥦買在地農產!
這次的COVID-19導致全球化停滯。貨出不去,人進不來,臺灣無法發大財😱
不只臺灣,世界各國如此。鎖國的鎖國、封城的封城,外國農產品基本上很難進來了,本國農產也難以外銷出去。
那「出不去」的農產要誰來消費呢?就只能靠「本國居民」了!
如果消費者不買,農產又出不去,最後的下場就是放在那邊爛掉,農民血本無歸。
-
By the way最近非洲蝗災嚴重(可以說是最嚴重的一次),之後糧價一定飆升。只能感嘆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最後還是會落到人類頭上的。(蝗災是因氣候異常而造成的)
-
♻️那衛生紙要怎麼辦?
🧻用其他東西代替、能少用就少用。
擦手手➡️用毛巾、手帕
擦桌子➡️抹布
擦汗➡️毛巾、手帕
包食物、墊食物➡️碗、食物袋、盤子
但像是擤鼻涕、擦屁屁這種,還是建議用衛生紙(必要時還是要用的)
-
#wei小編 #stockpile #pandemic #covid19 #ecofriendly #can #instantnoodles #囤貨 #環保 #浪費 #食安 #taiwan #氣候 #食物保存 #思考 #一窩蜂 #在地農產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@without_disposable_tableware
View all posts